供排水管网 GIS 系统支持哪些物联网协议?​

2025-08-20

在供排水管网管理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供排水管网 GIS 系统凭借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成为提升运营效益与管理价值的核心工具。而物联网协议作为系统连接前端设备、获取实时数据的关键纽带,其兼容性与稳定性直接决定系统智能化管控的深度,其中OPC UA 协议是该系统物联网集成模块的核心支撑协议,在管网数据交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供排水管网 GIS 系统支持哪些物联网协议?


供排水管网 GIS 系统的物联网集成模块,是实现 “设备 - 系统 - 人员” 数据闭环的核心环节。OPC UA 协议作为工业领域广泛认可的通用通信协议,不仅具备跨操作系统、跨硬件平台的兼容性,还通过端到端加密、身份认证等安全机制,完美适配供排水管网场景下对数据传输安全性的高要求。在实际应用中,该协议可无缝对接管网沿线的压力传感器、流量监测仪、水质分析仪等各类物联网设备,将设备采集的实时数据精准传输至系统后台,为管网运行状态监测提供稳定的数据来源。

除核心的 OPC UA 协议外,系统还依托先进的技术架构与功能模块,构建了覆盖 “数据采集 - 传输 - 处理 - 应用” 全流程的物联网数据管理体系。在架构设计上,系统采用 B/S 架构支持 Web 端与移动端的灵活访问,配合微服务架构的模块化设计,能够快速与供排水企业已有的 SCADA 监控系统、ERP 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互通 —— 例如将 SCADA 系统的实时监控数据与 GIS 系统的管网空间数据融合,让工作人员在查看管网空间分布的同时,同步获取设备运行参数,大幅提升数据利用效率。

从技术原理层面来看,系统的物联网集成能力并非依赖单一协议,而是通过多技术协同实现效能最大化。系统搭载的实时数据流处理框架,能够快速处理通过 OPC UA 协议接入的百万级数据点,避免因数据堆积导致的分析延迟;时空数据融合分析技术则进一步将物联网设备的实时数据与管网的空间位置、历史运行数据相结合,例如通过分析某一区域管网传感器的压力变化趋势,结合该区域管网的拓扑结构,精准定位可能存在的泄漏隐患。同时,系统具备的百万级管网要素管理能力、95% 场景下 < 3 秒的响应速度,以及支持 200 + 并发用户访问的性能,确保了物联网数据在多用户同时操作、大规模数据处理场景下的高效性与稳定性。

在实际管网管理工作中,OPC UA 协议与系统功能的协同作用尤为显著。借助该协议,系统可实时采集管网压力、流量、水质浊度、余氯含量等关键数据,结合智能分析工具中的 EPANET 水力计算引擎,模拟管网水流状态,预测管网负荷变化;同时,机器学习算法能基于历史数据与实时监测数据,提前预警管道老化、堵塞等风险。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移动巡检系统接收任务指令,利用 AR 管线定位功能快速找到对应的管网位置,现场采集数据并同步至系统,实现 “发现问题 - 派单 - 处置 - 反馈” 的闭环管理,全面提升供排水管网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与应急处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