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程序为什么要加密?

2025-07-03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中,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控制、设备联动、数据采集等各类关键环节。而PLC程序作为系统运行的“核心大脑”,一旦遭到非法复制、篡改或泄露,不仅可能导致设备失控、数据丢失,还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PLC程序为什么要加密,已经成为企业自动化部署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全面解析PLC程序加密的必要性、常见风险、加密方式与工程实践,以帮助企业在保障控制系统安全的同时,稳步推进数字化建设。

 

PLC程序为什么要加密?


一、PLC程序为什么要加密?核心原因解析

1. 保护知识产权

PLC程序往往包含企业独立开发的控制逻辑、工艺流程和优化算法。这些内容经过长时间积累与测试,具有高度的商业价值。一旦程序未加密被复制或盗用,可能被竞争对手用于低成本仿制,损害企业核心竞争力。

2. 防止系统被非法篡改

未加密的PLC程序极易被随意修改或下载,一旦遭遇恶意操作人员、非授权技术员甚至网络攻击,可能导致设备异常运行、产线停机甚至安全事故。

3. 降低维护风险

现场维护中,如果PLC程序不加密,技术人员或第三方人员可能随意更改参数或逻辑。加密可以在程序层级上限制访问权限,避免误操作带来的故障隐患。

4. 提高工业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在工业物联网(IIoT)趋势下,PLC越来越多地与云平台、上位机、SCADA等系统互联。如果PLC程序没有加密,系统链路中的任意一个薄弱环节都可能被利用,从而被用作入侵通道,威胁整个工厂网络安全。

 

二、不加密的PLC程序可能面临哪些风险?

企业如果忽视了“PLC程序为什么要加密”这一问题,常常会面临如下严重后果:

程序被拷贝出售或外泄,形成“山寨版”控制柜;

非授权人员私自更改程序,造成设备运行不稳定;

维护人员替换设备后无法还原原有控制逻辑,导致系统不兼容;

勒索攻击中,PLC逻辑被恶意锁定或破坏;

项目移交后,核心程序丢失,造成资产流失和客户信任危机。

 

三、PLC程序加密的常见方式

为了有效回答“PLC程序为什么要加密”,我们必须掌握几种主流加密手段:

1. 编程口密码保护

设置访问密码后,只有输入正确密码的编程软件才可访问PLC程序内容,防止未授权人员连接PLC。

2. 程序上传/下载权限限制

部分PLC品牌支持设置禁止上传(不可读)或禁止下载(不可覆盖)权限,保护原始程序不被泄露或覆盖。

3. 程序加密锁(硬件加密)

通过外接加密U盘或加密模块进行授权认证,无加密锁无法运行或打开程序,是高安全场合的常用方式。

4. OEM锁定与一次烧录模式

某些PLC型号支持OEM加密,即使更换PLC设备,也无法运行程序;或者程序一经写入无法再修改。

5. 云端控制授权

开源智控在部分项目中采用基于云端的加密机制,实现程序级远程授权与版本控制,提升远程管理安全性。

 

四、加密的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虽然PLC程序加密是必要的,但也需要注意:

保管好加密密码或加密锁,否则项目维护将陷入困境;

在程序调试完成后再进行加密,避免频繁修改时重复设置;

做好程序版本管理与备份,便于在系统升级或迁移时还原逻辑;

向客户提供透明的维护方案,确保必要时可受控访问程序。


五、开源智控的程序安全策略实践

开源智控在PLC控制柜设计和集成过程中,始终强调程序安全性:

所有交付项目默认启用程序加密与上传限制;

为客户提供程序加密备份与恢复服务;

结合IC SCADA系统,对程序访问行为进行日志记录与报警;

根据行业特点,为制药、水处理、环保等高敏场景定制多层加密方案。

通过这些措施,客户不仅获得了高度安全的控制系统,也在项目管理中实现了风险可控、责任明晰。

 

程序加密是保护PLC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从知识产权保护,到系统稳定运行,再到防止恶意攻击,PLC程序为什么要加密已经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工业自动化项目的基本要求。随着工业设备日益智能化,PLC程序作为系统“灵魂”,其安全等级必须得到足够重视。

开源智控将持续为客户提供高安全、高可靠性的PLC控制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在智能制造浪潮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