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网作为城市 “生命线”,因深埋地下、结构复杂,传统图纸或二维展示难以满足运维需求。供排水管网 GIS 系统凭借三维可视化技术,重构地下管网展示方式,其效果究竟如何?从实际应用来看,该系统通过立体还原、细节呈现、交互赋能,实现了地下管网 “看得见、看得清、用得上” 的展示目标,大幅超越传统展示方式,成为管网管理的核心工具。
一、立体还原:打破 “视觉盲区”,直观呈现空间关系
传统二维图纸仅能展示管网平面位置,无法体现埋深、分层分布等关键信息,易导致施工误判。供排水管网 GIS 系统通过三维立体建模,将地下管网的空间形态完整还原,彻底解决这一痛点。
系统基于 WebGL 技术,结合管网空间数据(坐标、埋深、管径)与周边环境数据(地形、建筑),构建 1:1 还原的三维场景。例如,在某老旧小区管网改造中,系统可清晰展示地下 2 米处的供水管、地下 3.5 米处的污水管,以及两者与地面停车位、地下电缆的空间距离,工作人员无需现场开挖,就能直观掌握管网分层分布情况,避免施工时破坏其他设施。这种立体展示效果,让原本隐蔽的地下管网 “浮出水面”,消除了管理中的 “视觉盲区”。
二、细节清晰:多维度呈现信息,满足精准管理需求
对地下管网的展示,不仅要 “看得见”,更要 “看得清” 细节。供排水管网 GIS 系统通过数据融合与细节优化,实现管网信息的多维度呈现,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
一方面,系统将管网属性数据与三维模型深度绑定:点击三维场景中的任意管道,即可弹窗显示管径、材质、建设年代、维修记录等信息。例如,查看某段管道时,系统会标注 “DN400 球墨铸铁管 2015 年建成 2022 年更换阀门”,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掌握管网基础信息。另一方面,借助 LOD 多细节层次模型,系统可按需加载细节:整体查看时显示主干管网,放大局部则自动呈现管道接口、阀门纹理、检查井构造等细节,甚至能清晰看到管道焊缝位置,为管网检测、维修提供精准参考。
三、交互实用:动态操作赋能,适配多场景需求
优质的展示效果不仅在于 “好看”,更在于 “好用”。供排水管网 GIS 系统通过灵活交互设计,让地下管网展示适配规划、施工、运维等多场景需求,提升管理效率。
在展示功能上,系统支持多项实用操作:一是透明化调节,用户滑动鼠标即可调整地下场景透明度,从 “穿透地面” 查看整体管网分布,到聚焦某一埋深的管道细节,灵活切换视角;二是三维测量,直接在模型中测量管道长度、两管间距、管网与建筑物的水平距离,无需现场携带测量工具,大幅缩短前期勘测时间;三是AR 实景叠加,工作人员在现场通过移动端,将三维管网模型与实景画面叠加,“实时透视” 地下管网位置,避免巡检时遗漏关键节点或维修时挖错位置。
此外,系统还支持管网状态动态展示:结合 SCADA 系统数据,在三维模型中用不同颜色标注管道运行状态 —— 绿色表示正常、黄色表示压力异常、红色表示泄漏风险,让工作人员通过视觉直观判断管网运行情况,快速响应故障。
综上,供排水管网 GIS 系统对地下管网的展示效果十分出色:既通过立体建模与细节呈现解决了 “看不见、看不清” 的问题,又以灵活交互满足了多场景实用需求,真正将地下管网的 “隐性信息” 转化为直观、可用的管理工具。对于供排水企业而言,这一展示效果不仅提升了管网管理效率,更降低了施工风险与运维成本,是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