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厂改造项目中如何部署智能曝气系统?

2025-07-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传统污水处理方式正面临技术瓶颈与能耗压力双重挑战。尤其是在污水厂改造项目中,如何兼顾节能、高效与智能化管理,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智能曝气系统作为新一代高效节能控制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城市污水厂改造项目中得到部署与应用。本文将详细解析城市污水厂在改造过程中如何科学部署智能曝气系统,实现达标排放与能耗优化的双重目标。

 

城市污水厂改造项目中如何部署智能曝气系统?


一、为什么选择智能曝气系统?

传统曝气系统多采用固定曝气量或手动调节模式,难以实时响应水质变化,导致溶解氧控制滞后,不仅能耗高,还影响处理效果。而智能曝气系统则通过实时采集溶氧、流量、水温、氨氮等参数,结合多变量模型与控制算法,实现曝气量的精准动态调节,最大程度提升氧转移效率和节能效果。对于正在进行工艺升级或提标改造的污水厂来说,智能曝气系统已成为关键技术选择。

 

二、改造项目中部署智能曝气系统的核心步骤

在城市污水厂的升级改造项目中,部署智能曝气系统并非“设备替换”那么简单,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根据原有工艺特点、池型布局与运行需求精细化规划,具体流程包括:

1. 现状评估与需求分析

部署前应全面评估现有曝气池的结构形式(如氧化沟、A²/O、SBR等)、曝气设备类型、气源供应能力以及现有自动化水平。同时,结合排放指标要求、水质水量波动、日负荷变化等因素制定具体改造目标。智能曝气系统部署必须“因池制宜”,才能确保实际运行效果。

2. 系统架构设计

在设计环节,应明确智能曝气系统的硬件与软件架构:包括DO探头、气量流量计、变频风机控制器、PLC/RTU模块,以及上位机监控平台等。需综合考虑信号稳定性、控制实时性、通信接口兼容性,并为未来扩展预留接口。例如,部分城市污水厂在改造中采用模块化智能控制单元,实现池组级联控制与远程调度联动。

3. 数据采集与建模调试

智能曝气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数据驱动调控”。在实际部署中,应充分采集并积累运行数据,建立水质参数与曝气负荷之间的逻辑模型。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控制或PID优化算法进行自适应训练与优化,使曝气控制策略更加贴合实际运行需求。建模阶段的质量直接决定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节能水平。

4. 分阶段实施与切换过渡

为避免对现有工艺运行造成影响,建议在城市污水厂中采用“分段部署+并联运行”的方式逐步导入智能曝气系统。通过试运行期实现调试优化,再逐步替代传统控制模式,确保系统过渡平稳,污水处理效率不受影响。

 

三、部署智能曝气系统的注意事项

城市污水厂改造项目周期长、影响面广,在部署智能曝气系统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兼容性与开放性:确保新系统可无缝对接原有控制系统(如SCADA或DCS),避免“信息孤岛”。

传感器稳定性:溶解氧、电导率、温度等传感器必须具备高精度和抗污染能力,减少维护频率。

控制逻辑安全性:设计时应预设异常水质、断电等应急控制逻辑,确保系统在突发情况下稳定运行。

运行人员培训:通过系统培训和操作流程标准化,提升运维人员对智能系统的理解与掌控能力。

四、智能曝气系统带来的改造价值

在多个城市污水厂改造示范案例中,智能曝气系统已显著提升运行效率与管理水平。通过精准控制风量和曝气时间,不仅使出水稳定达标,还可节省20%-40%的风机能耗,大幅降低运行成本。此外,系统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人为干预与误操作风险,提升整体运维质量。

 

城市污水厂改造项目正从“设备升级”迈向“系统重构”的新阶段。智能曝气系统作为现代污水处理控制核心之一,能够通过数据感知、智能控制与节能调度,实现对曝气过程的全流程精控。科学部署、合理调试和精细管理,将帮助城市污水厂在“提标、降耗、智能化”道路上走得更远。未来,随着更多AI算法与边缘计算技术的引入,智能曝气系统还将展现更广阔的应用前景。